傳統產業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財稅收入的重要來源,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戰場之一。
經過多年的發展積淀,我市傳統產業占比高、帶動效應強、產業關聯度大、市場占有率高,逐步構建起了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輕工紡織4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為陽江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然而,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傳統產業也面臨一系列發展挑戰,改造升級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生存與發展的“必答題”。
如何在產業競爭中再塑優勢、搶占先機?9月17日,市加快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專題會議(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升級專場)召開。專家學者、人大代表和企業代表積極建言獻策,政府部門負責人現場回應,在深入交流中凝聚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升級的智慧與共識。
■ 陽江日報記者/關雯靜 盤聰穎
專家學者觀點
●廣東省科學院中烏焊接研究所副研究員、中烏巴頓焊接陽江研究院院長韓善果:創新生產組織模式推進數字化轉型
五金刀剪產業不僅是陽江的城市名片,更是吸納就業的重要領域。為更好地推動行業深刻變革,陽江要推動生產組織模式創新,探索建立專業細分領域的新型產業園,引導產業鏈環節集聚和專業化企業集中。提升全流程數字化與智能化水平,積極推動設計、制造、監控、報廢循環及庫存管理等環節的數字化轉型。打造“高端化+個性化”品牌體系,通過技術與設計創新打造高端品牌,積極回應個性化需求。關注青年就業,延伸產業服務鏈,加強對設計、電商、銷售等環節的引導與扶持。依托合金材料產業,拓展五金制造集群,構建“不銹鋼陽江產,不銹鋼制品陽江造”的新格局。加強對外合作交流,發揮鏈主企業作用,主導或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打造陽江品牌國際形象。
●廣州大學教授張建輝:以品牌升級與標準創新突破低價競爭
近年來,陽江在招商引資方面下足功夫,有效撬動了產業升級。針對陽江五金刀剪行業面臨產能過剩、低價競爭困境等問題,可借鑒瑞士鐘表行業的成功轉型經驗,推動產業價值重塑。成立行業協會,推動核心零部件標準化以降低成本,并協同推進品牌戰略,強化產品工藝、收藏和文化價值,打造具有高附加值屬性的產品。同時,積極開拓新市場,重點關注歷史上具有刀具使用傳統的中亞等地區,挖掘傳統工藝與文化內涵,開發兼具實用與觀賞價值的高端產品。推動產業鏈延伸,拓展戶外工具、登山器械等新領域。組織知名專家為相關企業家授課,更新發展理念,增強對行業趨勢的理解與判斷力,推動陽江五金刀剪產業實現從“低價競爭”到“品牌溢價”的轉變。
●廣東海洋大學陽江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羅東輝:著力加強校企聯動提升科研能力
陽江傳統產業歷史底蘊深厚、品牌優勢突出、產業鏈完備,布局各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具備較好的研發基礎。
建議陽江結合城市品牌建設,以產業行業為總體支撐,講好產業故事。加強對中產階級消費群體的深度研究,開辟新的市場賽道。采取集中生產、自主運營、質量管控、品牌共贏的“蜂窩式”模式,助力個體戶、小作坊加入園區,進一步推動“個體轉小微、小微升規上、規上育品牌”。開展科研活動,推動“教育、科技、人才、產業”的聯動,密切校企聯動和陽江區域內科研要素的協同增效,加強技術創新與研發,提升產品質量與標準。以新質生產力、省級國家級科研平臺培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為目標導向,提高科技賦能產業的彰顯度。
●廣東海洋大學陽江校區講師、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市場與策劃部部長郭福建:強化新材料研發與專業人才引育
五金刀剪產業作為陽江的支柱產業,在國內外市場擁有重要地位。面對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與快速迭代的產業變革,我市五金刀剪產業需通過政府、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協同發力,共同推進五金刀剪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強化新材料研發與專業人才引育,鼓勵企業加大投入,與科研機構、高校合作開發新型專用合金材料,并加強本土人才定向培養,本地高校、職業院校聯動企業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精準輸送實用型專業人才。推動行業標準制定,組織行業力量積極參與國際、國家及行業標準的制定與修訂,進一步提升五金刀剪行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打造區域品牌,通過持續提升產品質量、創新設計理念、優化售后服務,打造差異化的品牌形象,推動產業實現從“陽江制造”到“陽江創造”“陽江品牌”的根本性轉變。
人大代表建言
●省人大代表、廣東漠陽花糧油有限公司董事長譚儉榮:推動種業振興升級全產業鏈
在花生種業振興方面,建議將漠陽花糧油育種工作納入市級種業創新重點項目,提供科研經費與實驗室建設等專項支持。將“漠陽花”系列品種作為陽江農業科技創新成果,通過主流媒體、行業展會等加大宣傳。將“漠陽花”系列品種納入市農業主導品種推廣目錄,給予示范推廣專項補貼。
在花生產業升級發展方面,支持企業布局全產業鏈,發展鮮食花生、花生蛋白等高附加值產品。開辟精深加工項目落地綠色通道,在建設用地指標、環評審批等環節,對項目給予優先保障。
在金融扶持模式方面,建議推出“陽江傳統產業升級貸”,重點覆蓋五金刀剪、食品加工等行業。放寬抵押要求,允許企業以應收賬款、訂單合同、知識產權、發明專利等作為質押物。
●市人大代表、陽江市金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曉明:建設服裝產業園引導企業集聚
我市服裝鞋帽產業憑借精湛工藝與成熟技術,在業內贏得了良好聲譽,當前服裝產業更應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建議引進先進智能裝備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智能工廠與數字化車間,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共建技術研發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培育自主品牌,設立品牌專項基金,支持企業拓展跨境電商和“一帶一路”市場。構建現代產業生態,推動服裝產業與文化旅游、工業設計等跨界融合。建設專業服裝產業園區,引導企業集聚發展,并優化人才與資金政策,推動電商發展和專業人才引進,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整體提升陽江服裝產業的設計、研發與制造水平。
●市人大代表、廣東科拓自動化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莫琳:發力傳統產業標準化工程化建設
我市傳統產業面臨年輕勞動力不足、自動化數字化應用水平差距較大、質量體系與工程體系不健全等問題。
建議大力推動傳統產業標準化、工程化建設,讓“質量與工藝工程”成為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政府引導、協會主導,制定行業統一的質量分級標準;建立公共檢測中心,幫助中小企業低成本完成產品檢測;開展質量體系、工藝優化的培訓;對通過第三方認證、建立質量體系的企業,給予相關優惠支持。
完善人才招引政策。適度向實用型人才傾斜補貼和獎勵,讓在一線的人才享受政策紅利;通過本地職業院校與企業聯合開設產業特色課程,培養技術工人和工程師;推動行業協會建立崗位認證體系,提高實用人才的社會認可度和流動性。
企業代表心聲
●廣東新興鑄管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程平:深化產教融合培育本土人才
近年來我市鑄管生產線持續向自動化、數字化水平提升,但受國內基建投資力度減弱、高端人才引進難等因素影響,風險和挑戰依然存在。建議優先采購本地企業生產的產品,穩定本土企業市場預期。實施“靶向引才”計劃,對高層次人才給予相關支持,推動本地高校、職業院校與重點企業共建“產業學院”“訂單班”“實訓基地”,大力培育本土化、應用型人才。繪制產業鏈圖譜,開展精準強鏈補鏈招商,建設“共享式”產業服務平臺,規劃建設專業化產業園區,打造產業集聚生態圈,降低企業綜合成本,提升“陽江制造”的整體競爭力。
●廣東浩洋速凍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莫保健:打造“從海洋到餐桌”全產業鏈集群
目前我市食品加工業仍面臨著產業鏈協同不足、技術創新存在短板、品牌影響力有限等共性問題。建議打造“從海洋到餐桌”的全產業鏈集群,建立“食品產業協同園區”,整合原料、包材與冷鏈企業,推動“中央廚房+預制菜”模式發展高附加值產品,建立區域性食品研發中心,針對陽江特色食材開發深加工技術。同時,推廣“小快輕準”數字化改造,搭建“陽江食品產業云平臺”,并強化政策與資金支持,重點扶持技改、研發與品牌建設。打造“陽江食品”區域公共品牌,制定陽江預制菜、速凍食品團體標準,推動“食品+文旅”融合,提高區域產品的競爭力和附加值。
●廣東金輝刀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智慧:構建協同創新體系優化產業生態
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組建“陽江刀剪產業創新聯盟”,整合研發資源,攻關新材料、智能裝備、綠色工藝等“卡脖子”技術,破解產業升級技術瓶頸。
打造“鏈群化”產業生態,實施“龍頭引領+梯隊培育”,支持頭部企業搭建共享制造平臺,在產業鏈關鍵環節布局專精特新培育庫,優化上下游供應鏈,提升集群整體綜合競爭力。
推進“品牌+數字化”發展,整合“陽江刀剪”區域品牌,推動企業品牌聯名,設立專項推廣資金,建立準入退出機制,助力品牌企業向國際市場推廣。深化校企合作,與廣東海洋大學、陽江職院等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夯實產業人才基礎。
●廣東冠華制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啟瑞:有針對性地制定專項轉型升級扶持政策
我市越來越多服裝帽袋從業者正在向“電商流量+品牌建設”方向發展,但存在缺乏產業集聚效應、開拓海外市場困難、人力資源結構性矛盾突出等短板。建議針對服裝鞋帽行業特點,制定專項轉型升級扶持政策,設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確保政策紅利直達企業。完善產業鏈配套,推動建設區域性服裝鞋帽產業園區和建立行業共享技術中心,制定行業專項人才引進政策,產教融合定向育才。強化地方品牌建設,鼓勵企業跨境電商發展,提供海外倉建設、展會補貼和物流通關便利化等支持,并進一步優化監管與服務環境,制定靈活用工合規操作指南和搭建外包服務對接平臺,降低企業轉型風險。
政府部門回應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局長關英芬:多措并舉保障企業用工需求
將持續優化服務,多措并舉破解“招工難”與“就業難”結構性矛盾,保障企業用工需求。搭建線上線下招聘平臺,組織企業前往多地開展招聘。落實人才政策,對高層次人才給予認定和補貼,柔性引進博士等高層次人才,培養本土骨干。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校企合作開展“訂單班”和學徒制培訓。通過改善生活環境、提升政府服務等方式,確保人才招得來、留得住。
●市發展改革局副局長張家才:加強宣傳推介提高企業知名度
通過打造“陽江刀剪”“漠陽味道”等區域公共品牌,提升產業整體形象,帶動產業升級發展。積極主動向企業推介宣傳渠道,讓企業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各類宣傳平臺,如“中國品牌日”、廣東品牌新消費踐行活動等途徑,不斷拓展品牌影響力。
●市科技局三級調研員傅應熹:強化科技金融支撐降低融資門檻
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落實安家費與項目補貼政策,支持企業多渠道引才,并鼓勵設立科研助理崗位,優化科研經費使用方式。推動企業研發平臺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組建實驗室、博士工作站等,在場地、設備及研發投入等方面給予積極認定與支持。強化科技金融支撐,與金融機構協作提供高新技術企業信貸服務,落實貼息等優惠政策,降低企業融資門檻。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黎山:搭建技術平臺推動產業升級
推動有條件的傳統產業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等,支持企業創建國家及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推動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具、新材料、新設備進行技術改造,繼續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等相關政策。推動本地企業積極參加國際五金刀剪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參與學術交流和展會。
●市商務局副局長葉娜:推動跨境電商與區域品牌建設
聚焦數字化、品牌化與國際化,支持各縣(市、區)設立跨境電商產業園和海外倉,聯合高校培育專業人才,加快傳統產業與跨境電商融合發展。打造“陽江五金刀剪”區域品牌,培育老字號企業,開展年度評選、“陽貨行天下”“陽貨全國行”等活動提升品牌影響力。支持企業開拓市場,組織企業參加刀博會、博覽會等重點展會,并提供相關政策扶持與法律服務。
●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陳永聰:聚焦標準引領強化商標服務
將重點推進企業品牌培育與質量發展,聯合行業協會及科研機構解決產業共性質量問題,推動企業精細化管理與引進先進質量控制技術應用,對標國際先進標準提升產品質量。鼓勵行業協會和企業共同制定高水平團體標準,指導企業進行商標注冊,加強產權保護意識,推動區域品牌和集體商標發展。加大品牌宣傳力度,利用博覽會、“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等重要平臺和時間節點開展宣傳,提升品牌知名度。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