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不能讓泵站出事。”9月27日,市機電排灌管理總站站長吳紀峰回憶起陽江四圍泵站高壓電機遇險的情形,依然歷歷在目,“10多米的路,我們被吹倒了幾次,每個人都傷痕累累?!?/p>
四圍泵站是守護市區城南片區約16萬人、超15平方公里區域免受內澇威脅的關鍵排澇設施。在臺風登陸前夕,泵站高壓電機出現險情。吳紀峰和4名同事冒著大風大雨,前往機房除險,保障了泵站在臺風過境期間正常運行,守護了城南片區16萬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但是,在除險完返回辦公室途中,一同前往的5人被當時大概16級的大風刮得寸步難行,幾次摔倒,不同程度擦傷、扭傷,其中最嚴重的是柯紹慶。吳紀峰表示,他們一直堅守崗位,就是一定要確保泵站在關鍵時刻能啟動、能運行,這也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這幾天站里忙得不可開交,都在搶修復產,我卻只能躺在這里,實在是不好意思。”26日下午,在市人民醫院的病床上,頭裹著紗布、右臂脫臼,等待開展手術的柯紹慶,還心掛著四圍泵站的安全。
時間回到9月24日15時,臺風“樺加沙”即將登陸陽江之際,狂風肆虐。位于城南片區、臨近海邊、四周毫無遮擋的四圍泵站,首當其沖,承受著巨大壓力。
盡管已用鋼條對門窗進行了加固,但狂風仍將泵站廠房的一整面玻璃吹垮,碎玻璃嘩啦墜下。而玻璃正下方附近,是為整個泵站提供動力的10千伏高壓電機群。
“電機一旦淋水絕緣失效,或者被雜物卡住,整個排澇系統可能會癱瘓。如果內澇同時發生,后果不堪設想?!奔词固稍诓〈采?,柯紹慶回憶當時險情,語氣依然急促。
情急之下,趁著風小的間隙,在吳紀峰的帶領下,柯紹慶和幾名黨員、技術骨干沖進廠房。他們用一塊巨大的備用防水布,嚴密遮住設備,為關鍵設備筑起了一道臨時的“生命防線”。
5人冒著狂風大雨,用了一個小時左右,完成了除險任務,決定迅速撤回僅10多米遠的辦公樓。但是,當時臺風即將登陸,風力不斷增大,辦公室雖然近在咫尺,他們卻寸步難行,差點被大風吹走。
“我們幾乎是爬著回去的。”吳紀峰回憶道,他們5人分成2組,吳紀峰與一人抱在一起,壓低重心,匍匐在地面上前行;柯紹慶與另外2人抱在一起,以同樣的方式往辦公室挪動。
即使這樣,5人還是被大風吹倒,幸好幾人抱在一起,增加了重量,并且他們被刮倒的瞬間,迅速抓住了一旁的清污機,才穩住了身體。當時,柯紹慶被壓在最下面,手臂撐地,摔得最重,頭磕到墻,當場流血。其他人則不同程度擦傷、扭傷,有一名員工的眼鏡被大風吹得不見蹤影。
掙扎著回到辦公樓后,同事們迅速用站內常備的急救藥箱為傷者進行了包扎止血。柯紹慶說,當時覺得不怎么疼,還能堅持,而且窗外狂風呼嘯,和同事商議,決定等風勢減弱后再去醫院。一個多小時后,他被送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臂肩關節脫臼,需進行手術,頭部傷口則縫了五針。
此次臺風中,四圍泵站受損較大,除了玻璃墻,閘門的液壓桿、外墻裝飾鋁板、大型窗戶都有一定損壞。臺風過后,市機電排灌管理總站第一時間組織了約80人次、調動3臺吊機等設備投入搶修清理。目前,設備經調試可正常運行。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