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能建廣東院EPC總承包建設的陽江三峽青洲五、七海上風電場海纜集中送出工程順利完成海上換流站下部結構安裝,實現萬噸級海上鋼結構在深遠海復雜環境安裝就位,為后續海上換流站浮托安裝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悉,該項目是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的海上柔性直流輸電送出工程,將把陽江三峽青洲五、七2000兆瓦海上風電場的清潔電能送往用電負荷中心。項目建設內容包括一座±500千伏海上換流站、一回直流海纜和一座陸上集控中心。其中,海上換流站建成后,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海上柔性直流換流站,在海上風電場遠距離、大容量輸電領域實現新突破。
該項目的海上換流站選址于離岸74公里、水深50米的海域。要實現換流站在海上的穩固矗立,可靠的“底座”系統至關重要。其“底座”由導管架與8根鋼管樁構成,導管架主體重量約10200噸,規模龐大且結構復雜;單根鋼管樁長115米、直徑5米、重907噸,共同為上部組塊提供核心承載。
施工階段面臨兩大核心挑戰:首先是導管架起吊落位需通過“起吊船吊力+導管架自身浮力”協同作用,將部分入水的導管架從半潛船平穩移出并精準安放。此過程需同步計算“起吊船-半潛船-導管架”的相對位置、浮力與重力傳導平衡,以及海浪變化的實時影響,確保動態穩定;其次是直徑5米的鋼管樁插樁作業,在復雜海況下需精準控制起吊高度、穩固管樁以避免晃動,最終將其準確插入插樁孔,孔徑與管樁半徑僅差300毫米,這對吊機的穩定性及毫米級偏差控制精度形成極高考驗。
面對下部結構體量大、施工精度高的多重挑戰,廣東院總承包項目部積極整合協調優質資源,與各參建方密切協作,組織多輪專家評審和模擬演練,制定了科學的施工方案,并采用多維度監測技術,實現精準控制結構安裝偏差;同時,嚴格按照海事部門防臺要求,科學部署應對臺風干擾,安全、高效達成了預定目標。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