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實驗室里,創新成果不斷下線,從實驗室的靈感火花躍入生產線的規?;瘧?;陽江高新區工業產業園內,一家家科技企業拔地而起,科技、資本、人才等關鍵要素快速匯聚;碧波萬頃的南海海面,巨型風電機組迎風矗立,將陣陣海風轉化為驅動未來的綠色動能……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向西延伸的第一城,北部灣融入大灣區的先導區,我市正搭建平臺、創新機制、優化服務,讓各類科技人才在這片熱土上扎根成長。截至目前,我市已認定各類高層次人才257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1人、碩士研究生816人,正高級職稱398人、副高級職稱1394人,一支院士領銜、骨干支撐、青年接力的人才隊伍,正成為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
筑巢引鳳:科創平臺集結“最強大腦”
在陽江海上風電實驗室,王小萍博士正帶領團隊對海上風電工程用先進水泥基材料展開攻關。圍繞行業科研需求,其自主研發的海上風電水下結構高強灌漿材料,打破了歐美發達國家在該領域的長期壟斷,實現了材料國產化替代。
鄰近的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內,袁勝福博士正專注地調試著實驗設備?!斑@是由我們自主設計針對馬氏體不銹鋼溫軋中試線生產而出的樣品?!彼治罩粔K不銹鋼樣品介紹,這條中試線的建成,意味著陽江刀剪產業長期面臨的高碳高合金精密帶材制備難題找到了解決方案。
這樣的科研突破,源于高能級平臺的“引力”。2019年,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陽江海上風電實驗室兩家省實驗室正式落地,成為陽江吸引人才的“核心磁場”。如今,兩家實驗室已順利通過省實驗室啟動建設期考核評估,進入運行期建設階段,形成了院士領銜、首席科學家帶隊的科研團隊。
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主任尚成嘉教授,同時擔任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是國內鋼鐵材料領域的知名專家。他率領由12名博士組成的核心團隊,深耕金屬材料領域技術攻關,在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上持續突破。而陽江海上風電實驗室主任朱嶸華教授,也從浙江大學帶來團隊,在海上風電支撐結構、運維技術等領域培養了3名博士生及9名碩士生。
平臺的引力不止于省級實驗室。廣東海洋大學陽江校區落戶后,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徐丹博士獲批202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余銘教授研發的食品電磁場低溫保鮮技術已應用于荔枝、蝦類保鮮。鐵鏑教授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深耕先進合金材料設計與成型技術研究工作,開發出電磁真空熔體超高純凈半固態成型技術、流變高壓鑄造和流變擠壓新技術。華南理工大學陽江研究院朱思明教授帶領12個科技團隊深入鎮街,助力“百千萬工程”。陽江職院也在技能人才培養上持續發力,形成了“高校+實驗室+研究院”的多層次平臺矩陣。
創新機制:多元舉措激發人才活力
在廣青科技生產車間里,核電用不銹鋼鋼坯批量下線——這是在林鴻亮博士的帶領下,通過“揭榜掛帥”機制引進韓恩厚院士團隊協同攻克的技術難關。如今核電鋼已實現小批量生產,打破了核電領域關鍵材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在廚邦食品的實驗室里,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雷紅濤團隊研發的“提升廣式高鹽稀態醬油天然鮮味物質及精準控制技術研究項目”,實現原材料物質快速檢測,為企業降本增效。
這正是我市“不為所有但求所用”引才機制的生動實踐。在體制機制創新上,我市打破身份、地域限制,以柔性引才匯聚頂尖智力: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引進毛新平、張統一兩位院士及12個高水平團隊;陽江海上風電實驗室引進6位院士及10個團隊,這些“智力外援”為科研攻關注入關鍵力量。
針對本土產業需求,我市還打出“組合拳”,持續壯大企業科技特派員隊伍,以企業技術需求為導向,支持我市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有創新需求的合金材料與五金刀剪重點產業企業與科技特派員對接,吸引29名優秀科技人才為我市特色產業提供創新服務。2024年首次設立青年人才項目,以“老帶新”“傳幫帶”模式鼓勵青年科研人員承擔項目,建立健全多層次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為我市合金材料和五金刀剪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儲備。
如今,“揭榜掛帥”“柔性引才”“本土培育”多管齊下,我市聚焦五金刀剪和合金材料、海上風電、食品加工等三大產業凝練5項技術難題,500萬元政府引導資金已撬動企業科研投入3900萬元,形成“人才圍著產業轉、技術跟著需求走”的良性循環。
暖心留才:用心用情搭建安居沃土
2023年,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全職引進巴基斯坦籍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博士MUHAMMAD SALEEM KHAN,重點聚焦抗菌合金開展科研攻關。如今,他不僅拿到了安家補貼,還通過“外國人社保卡一卡通”,在就醫、交通等方面享受便利服務,并把孩子們都帶來陽江求學。
為大力支持外國專家來陽創業就業,我市開展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與社保卡融合集成工作,依托社??橥饧藛T在社會保障、就醫購藥、交通出行等領域提供“一卡通”便利化服務,提升外籍人員工作生活便利度。同時,鼓勵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陽江市人民醫院、廣東正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陽江納谷科技有限公司等重點外國專家用人單位積極申報國家、省各級外國專家項目,用活用好外籍人才。
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關鍵在服務。我市出臺《陽江市國家、省實驗室高層次人才團隊引進辦法》等政策,推出最高500萬元安家補貼、“漠陽優才卡”23項專屬服務,涵蓋子女入學、醫療保障、住房安居等領域。
在成果轉化服務上,我市更是打通“最后一公里”: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推進“先進材料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產業園”建設,其中“十八子園區”實現新材料全工藝驗證,“陽東園區”2000平方米廠房改造已完成80%,計劃投資1000萬元開發高端醫療合金材料;海上風電實驗室聯合本土企業建設高強灌漿材料產業化基地高水平無人化操作生產線,預計年產5萬至10萬噸高強粘聚材料,年產值超5億元,可滿足全省海上風電建設需求;嶺南特色果蔬生物加工中試與檢測平臺(粵西)已承接中試項目30余項,實現成果樣品化20項、產品化15項,紅曲酒、青梅酒、百香果精釀啤酒等代表性產品受到市場好評。
如今,行走在陽江的實驗室、企業車間、高校校園,處處能感受到人才與城市共成長的活力。漠陽大地正以“求才若渴”的誠意、“筑巢引鳳”的舉措、“賦能成長”的服務,讓更多人才在這里實現夢想,為打造“綠能之都、海絲名城”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