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伶仃洋上,江門海關所屬陽江海關關員正對一批7萬噸進口鐵礦實施查驗。與5年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智慧應用平臺、手持式金屬元素分析儀、智能放射性檢測儀等“智慧助手”,已成為海關關員作業的“標配”。
陽江海關監管科副科長朱煜建回憶道,5年前,他們還依靠物理分堆、眼看手摸、人工巡場,再加上卸貨流程,動輒需要6天以上,一旦碰上臺風、下雨,耗時更長。如今,隨著智慧查檢設備的應用,鐵礦品質、放射性等關鍵項目檢測僅需10秒,低風險鐵礦整體查驗時間已壓縮至3天以內。
2024年,陽江海關推出了進口鐵礦“分級分類+智能監管”業務改革新模式,將海關監管順勢嵌入港口作業和物流過程。該關通過對全球礦產區的鐵礦品質進行監測,梳理形成大數據庫,針對數據庫內的品質指標進行評估驗證,評級來源地區、鐵礦品位、企業信用等要素,劃分為高、中、低3個風險等級,分別實施不同的查驗模式,徹底改變了以往“進口越多、查驗越多”的狀況,有效壓縮了整體查驗時間。數據顯示,一艘7萬噸級裝載進口鐵礦的船舶,在改革新模式和智慧查檢裝備的雙重加持下,平均縮短作業時間約3.8天。
效率提升的背后,是企業實實在在的成本紅利。“去年以來,我們僅船舶滯期費、貨物損耗費就節約了3000余萬元。”陽春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生產部門負責人王林說,海關監管已從堆場延伸至岸邊、船邊,實現“監管后即放行”,貨物可從港口直達生產線,生產計劃穩定性大幅提升,海外訂單也持續增長。
對于港口經營單位而言,改革帶來的周轉效率提升同樣顯著。廣東保豐港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曉明表示,陽江海關的系列業務改革不僅增強了港口的市場競爭力,推動了自身發展,更帶動了周邊臨港產業集聚,創造了更多就業崗位。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