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也是“老人節”,你是否注意到,身邊越來越多老人正沉迷于手機直播間?10月28日,記者從市反詐騙中心了解到,一些不法分子正利用老年人對健康的關注,借助微信群、私域直播等渠道設下“養生騙局”。警方提醒,老年人要提防披著“直播”外衣的虛假保健品詐騙。
記者在社交平臺上看到,不少網友分享了家中長輩在私域直播間受騙的經歷。一名網友稱,家里老人每天手機不離手,連吃飯、上廁所都在看直播。這些直播鏈接由微信群推送,每看一場能領到幾毛錢“獎勵”。觀看直播的老人逐漸對主播的話深信不疑,陸續購買了大量小作坊生產的劣質保健品和中藥材。網友阿力也表示,母親仿佛“被洗腦”,不僅偷偷花費數萬元購買直播間推薦的保健品,還將其藏起來,家人怎么勸都不聽。
此類私域直播消費陷阱在全國頻發,多地消費者協會已發布消費提示。今年7月,中消協發布“防范私域直播間老年人藥品保健品消費風險提示”,提醒市民注意免費送禮等引流套路,勿信“包治百病”“根治慢性病”“代替藥物治療”等話術,要選擇正規平臺進行消費。據央視報道,一個名為“國康優選”的直播間曾大力推銷一款號稱能抑制幽門螺桿菌的“益生菌”,后經核實,該產品僅為普通食品,并不具備所宣傳的功效。
記者從市反詐騙中心了解到,此類騙局其實就是披著“直播”外衣的虛假保健品詐騙,不法分子通過預設劇本與專業話術,誘使老年人高價購買成本極低的劣質保健品,這些產品不僅無效,長期服用還可能損害健康。
為何老年人頻頻落入這類直播陷阱?據介紹,與傳統公域直播不同,私域直播通常需密碼進入,隱蔽性較強,容易規避監管。詐騙分子往往以“免費領雞蛋”“送大米”“搶紅包”等手段吸引老年人入群,隨后以健康講座、養生科普等名義,推送直播鏈接,推銷名不符實的保健品、手串、字畫等商品。為刺激購買,主播常夸大產品功效、偽造直播間熱度,甚至篡改點贊數據,制造“大家都在搶”的假象。
市反詐騙中心提醒,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切勿因貪“免費禮品”落入陷阱。保健品不能替代藥品,如有身體不適,應前往正規醫院就診,避免延誤治療。此外,投資理財類、冒充身份類、領取補貼類、情感操控類等類型詐騙在老年群體中高發,老年人若遇到可疑情況切勿獨自處理,可及時與子女或警方聯系。
■ 鏈接
針對老年群體的常見騙局
●投資理財類:以“養老項目”“高收益理財”為誘餌,承諾穩賺不賠,吸引老年人投資。如虛構養老公寓、虛擬貨幣、文玩收藏等項目,前期返利誘導老人加大投入,最終卷款跑路。
●虛假保健品類:通過免費體檢、講座、送小禮品等方式取得老人信任,夸大保健品功效,聲稱能包治百病,誘導老人高價購買。
●冒充身份類:冒充公檢法、親屬、客服等,以涉案、子女急需用錢、退款等理由,要求老人轉賬或提供個人信息。
●以房養老類:誘騙老人將房產抵押給公司,承諾高額回報,實則將房產過戶或抵押給職業放貸人,老人最終錢房兩空。
●情感操控類:通過網絡或線下交友,與老人建立“黃昏戀”關系,以買婚房、創業等理由騙取錢財。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