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2025年陽江風箏產業發展交流活動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舉行。業界專家、非遺傳承人與產業代表等各方人士齊聚一堂,圍繞“從非遺走向產業”這一核心議題,共同探討了陽江風箏在品牌構建、產業融合及國際化發展等方面的路徑與方向。
“推進風箏文化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提升國際影響力;同時構建‘風箏+’傳播矩陣,增強國際傳播力。”國際風箏聯合會副主席張崇高在演講中表示,陽江可以依托濱海資源與風箏非遺技藝,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構建“風箏+旅游”特色傳播體系。在產業層面,可通過政策扶持、科技賦能與業態創新,推動陽江風箏從傳統技藝傳承向現代化、品牌化產業轉型,實現文化價值與市場效益的雙重提升。
“濰坊通過‘傳統技藝+現代設計’的雙向賦能,探索出非遺活態傳承的創新路徑。”中國風箏協會副主席王永訓在分享“濰坊經驗”時指出,濰坊通過提煉文化符號并融入現代審美,成功將風箏從傳統工藝品升級為涵蓋文創、旅游、教育的多元業態,并依托產業集群與政策扶持,構建了可持續的產業生態,這為陽江提供了可復制的范式。陽江可借鑒其路徑,充分發揮自身濱海文化與風箏非遺特色,以設計驅動、產業聯動與政策保障,推動風箏從單一技藝傳承向現代化特色產業轉型。
“首先要守住‘品質底線’,其次要注重‘差異化競爭’。”凱旋風箏總經理譚新波基于其從手藝人到企業家的40余年經歷,為陽江風箏產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他認為,行業需警惕低價競爭,堅守工藝品質底線。對陽江而言,必須珍視并守住本土特色風箏技藝,以此為基礎推動差異化競爭,避免同質化內耗。同時,應積極牽頭或參與制定行業標準,并充分利用電商直播與文旅融合等現代渠道,將獨特的文化資源轉化為可持續的市場競爭力,從而實現品牌的高端化與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交流活動中,與會嘉賓從多維度建言獻策,為陽江風箏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思路、凝聚了新共識。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