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陽春市河西街道升平村的智能化溫室大棚,看到工作人員正手捧育苗穴盤,有條不紊地配合自動播種機進行播種作業。對比室外的高溫,在水簾系統的控制下,大棚內部異常涼爽,溫度長年維持在25攝氏度至28攝氏度。在育苗區,一片片育苗穴盤井然有序地擺放著,在頂部防蟲網的保護下,翠綠的種苗煥發勃勃生機。
“我們通過物聯網感知技術實時監測種苗生長情況,在手機上就能查看溫度、濕度等生長環境,還能實現智能水肥調控,一旦環境異常就會發出警報。”陽春市江小二種苗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江拿起一株崆峒沙瓜種苗,指著發達的根系,向記者介紹,通過與省農科院等合作,企業采用土培技術和嫁接技術,篩選適合當地氣候、土壤的絲瓜、香冬瓜、辣椒等7類共30種抗病蟲害優質蔬菜種苗,年均種苗產量約3000萬株。
2024年,陽春市江小二種苗有限公司與升平村委會鴉村合作,租賃40余畝閑置建設用地,投入170多萬元建設一期項目,涵蓋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的智能化溫室大棚和示范田。企業通過“基質育苗+穴盤育苗”雙模式提高種苗存活率,并向周邊農戶提供“種苗+技術指導+農資+收購”全鏈條服務,合作農戶超過200戶,帶動周邊100多人就業。曾經塵土飛揚的廢棄磚廠華麗變身為帶動村民致富增收的“智慧大棚”,一場“生態逆襲”正在河西街道上演。
“今年4月份開始跟企業合作,已經種了30多畝絲瓜、香冬瓜,一次性最多拿了10萬株種苗。種植過程中,技術人員全程進行指導,蔬菜成熟后由企業負責收購,沒有后顧之憂。”種植戶孔凡瑞笑著表示,大棚的種苗成活率、抗病性、產量都很高,相比以往每畝增產約30%。現在需求大的情況下,還要排隊等候。
在與大棚臨近的示范田中,綠色的藤蔓爬滿支架,一個個崆峒沙瓜點綴其間,看上去甚是喜人。每塊田地的前方,都設置了指示牌,寫明了嫁接的蔬菜品種和編號。根據蔬菜的生長情況,工作人員在手機上對水肥一體化灌溉設備進行調控,確保蔬菜生長旺盛。
“我們嫁接了100多種蔬菜品種,挑選出最優質的種苗,種植后成活率超98%。”陳江表示,目前,種苗主要銷往陽春市各大市場、粵港澳大灣區等地。二期項目計劃新增100畝示范田、10000平方米智能化溫室和冷鏈物流中心,引入AI圖像識別病蟲害系統,開發種苗生長大數據平臺,并開展各類研學活動。
崆峒沙瓜是絲瓜的一個品種,在河西街道的種植歷史超過200年。當前,河西街道正積極申報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計劃將其作為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打造本土品牌,延伸產業鏈條,促進地理標志產業融合發展,助力“百千萬工程”。
“智慧種苗產業的發展,盤活了閑置土地,有助于向農戶推廣先進的種苗繁育、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應用,以數字技術賦能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培育唱響地理標志產品‘金名片’。”河西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余良瑋表示,隨著研學活動開展,各類農文旅融合項目不斷完善,將帶動更多群眾就業增收致富。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