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記者走進陽西縣程村鎮紅光村,只見蠔殼裝飾的房屋錯落有致,硬底化村道干凈整潔,處處透著蓬勃生機。這個有著200余年養蠔史的村落,借陽西縣整縣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契機,通過三方共建激活本土資源,打造特色咖啡館、主題民宿、文創IP等多元業態,吸引周邊及外地游客慕名而來,實現從“蠔香滿村”到“游客滿村”的轉型。
農文旅融合讓蠔村煥新顏
當天,記者漫步紅光村,只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內游人來來往往,有人站在紅林鷺影觀景臺遠眺,有人攜家人沿棧道漫步,有人在“樹與海之間”咖啡館打卡,很是愜意。
近年來,紅光村立足自身優勢,一邊深度挖掘“蠔文化”底蘊,一邊盤活紅樹林生態資源,建設蠔情館、紅樹林觀景平臺、特色咖啡館、主題餐廳等配套設施,為鄉村旅游注入新活力。其中,紅林鷺影觀景臺下的“樹與海之間”咖啡館獨具特色,走進店內,推窗便能望見成群白鷺在紅樹林間飛舞,它們時而輕點樹梢,時而展翅高飛,構成一幅靈動的生態畫卷。
這里的住宿與餐飲也獨具本土特色,“蠔客居”民宿設有16間明亮整潔的客房,自運營以來始終保持高入住率;“蠔港食舫”餐廳憑借招牌蠔仔煎蛋等地道風味,吸引眾多食客專程過來打卡。運營團隊還以“蠔”為靈感,開發文創IP“程蠔蠔”,推出保溫杯、公仔、冰箱貼等周邊產品,其中模樣可愛的卡通公仔深受孩子們喜愛,成為傳遞紅光村特色的“行走名片”。
三方共建盤活閑置資源
紅光村養蠔歷史超200年,過去多數村民僅依賴養蠔謀生。近年來,村里為打破發展局限,不僅積極引進先進養殖技術和加工設備,還引入第三方企業參與運營,逐步構建起“養殖+加工+營銷+文旅”一體化的程村蠔全產業鏈體系。
“紅光村擁有深厚的蠔文化和原生態田園資源,適合發展多元特色產業。”珠海匯華博雅陽西區域運營總監黎夏楓介紹,依托珠海幫扶資金,鎮屬國企陽西蠔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村企陽西縣蠔緣文旅發展有限公司與珠海匯華博雅公關顧問有限公司三方攜手,共同成立陽西蠔鄉人家旅游開發管理有限公司。
“紅林鷺影觀景臺下的地方一直是閑置的,通過考察發現這里位置好、地方也大,不用就浪費了。”黎夏楓表示,團隊正是看中這一閑置空間的潛力,將其盤活打造成了“樹與海之間”網紅咖啡館,讓閑置資源變身鄉村游亮點。
與此同時,陽西蠔鄉人家旅游開發管理有限公司以“蠔文化”為核心紐帶,系統打造“蠔客居”民宿、“蠔港食舫”餐廳、“紅光有點田”農耕休閑園、“厚幕山居”等多元業態,既充分挖掘本土特色,又實現資源高效利用,讓紅光村的生態、文化資源轉化為可持續的產業競爭力,為農文旅融合發展夯實基礎。
據悉,“樹與海之間”咖啡、“蠔客居”民宿、“蠔港食舫”餐廳已于10月1日正式運營,憑借特色體驗與本土風味,首月營業額約30萬元;“紅光有點田”“厚幕山居”目前仍在建設中,將進一步豐富村內業態,為游客提供更多元的鄉村體驗。
發展紅利惠及每一位村民
“項目植根于村,利潤也應回饋鄉村。”黎夏楓表示,為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公司專門為部分員工設計“固定工資+提成”的薪酬模式,還設置毛利達標獎勵,既保障村民獲得穩定收入,又讓大家能參與經營收益分配。不僅如此,項目未來盈利還將優先投入村鎮基礎設施提升,確保發展紅利覆蓋每一位村民。
產業轉型也為村民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21歲的謝玉艄是土生土長的紅光村人,如今在“樹與海之間咖啡”擔任咖啡師。此前,她一直在陽江市區的奶茶店打工,今年年中得知村里招聘咖啡師且提供免費培訓后,便立即報名參與。從認識不同咖啡豆的風味,到熟練掌握咖啡萃取水溫和奶泡制作技巧,在公司的悉心指導下,她迅速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咖啡師。“以前總覺得工作必須去城里找,現在才發現,在家門口也能實現就業夢想。”謝玉艄一邊擦拭咖啡機,一邊笑著說。
38歲的黎小芹曾是一名全職媽媽,生活始終圍繞著家庭打轉。如今,她每天騎幾分鐘摩托車就能到“蠔港食舫”上班,從最初的緊張生疏,到如今的從容應對、服務周到,每月3000元的穩定收入讓她對生活有了全新規劃。“有了工作之后,日子過得很充實。”黎小芹的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如今的紅光村,鄉村游熱度持續上漲,不僅周邊居民常來休閑,外地游客也紛紛慕名而至。“這里變化真大,道路整潔、空氣清新,還新增了不少網紅打卡點,非常值得一來。”來自陽西縣城的游客盧羅傾,特意趁空閑帶著家人來此野餐,沉浸式感受鄉村新貌。記者離開時,仍有不少外地車輛緩緩駛入村子。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